不過,智能電表的安裝也帶來了很多用戶的質疑。根據上海本地媒體新民網所作的調查,80%的上海居民在安裝了智能電表之后,用電量激增,有居民還在網上曬出了改裝電表前后三個月的電費:從改裝前的61.40元,到改裝后的102元,再到安裝電表一個月后316.20元。對此,電力部門也非常頭疼,因為“電表并沒有問題”。電站自動化和電力運輸、智能電網網絡和智能儀表等帶來了機遇和挑戰。目前電力系統進行智能電網解決方案,一些是啟用智能儀表,一些是進行配電系統升級。預計到2020年期間,智能儀表的安裝量將達到8.32億套,今后幾年電力企業都將會更換先進智能儀表。
此外,據美國市場調查與咨詢公司MarketsandMarkets官網發布的題為“2011年至2016年全球智能儀表市場的出貨量、類型、地理因素、應用、規范市場趨勢及預測”的報告,全球智能儀表市場規模預計將從2010年的43.81億美元增長至2016年的152.614億美元,2011年至 2016年復合年增長率將為20.8%
雖然現階段我國的儀表行業還存在著很多問題,產品結構和創新能力都還有待加強,但是面對現存的挑戰和機遇,國內儀表儀器行業的發展前景還是樂觀的,行業正走在創新發展的道路上。智能電網作為國際電網發展的方向,不僅是當前和今后較長時期內能源變革的核心要素,更是與人民生活和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息息相關。智能電網作為現代社會的重要國家基礎設施,其發展不僅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內容和載體,更是支撐中國夢的重要基礎。
霧霾是當下一個沉重的話題,它的產生與我國過去粗放型經濟和能源發展方式關系緊密,是問題長期積累的綜合體現。轉變能源發展方式,大力發展清潔能源、提高能效、促進用戶側節能等已成為應對霧霾的有效舉措。智能電網作為新一輪能源科技革命的核心,作用巨大。智能電網能夠促進可再生能源可持續發展。近段時間的霧霾重重,更堅定了政府發展綠色能源的決心。風電、太陽能發電將在中遠期成為我國重要的綠色能源支柱,戰略意義重大,然而其間歇性和波動性對傳統電力系統的安全、經濟、可靠運行帶來了巨大挑戰。智能電網通過堅強的網架和集成先進的技術,使電網成為非水可再生能源、常規電源以及電力客戶之間的重要互動平臺,促進大范圍全局資源與信息的整體優化調配,從而最大程度挖掘電力系統接納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潛力,為可再生能源持續發展提供重要保障。
智能電網能夠促進發展綠色交通。目前,“純電驅動”作為我國新能源汽車技術的發展方向和重中之重已達成廣泛共識。在治理霧霾呼聲漸高的今天,純電動汽車的發展步伐正在加快。通過智能電網,實現智能化充電管理能夠降低對配電網影響和對應升級改造投入,有效提高可再生能源并網規模以及常規電源運行效率,最大化節能減排效益,同時通過峰谷電價以及需求側響應等機制,降低用戶成本支出,利用智能電網中已有通信信道與信息平臺,實現資源高效復用,是實現電動汽車產業綜合效益最大化的重要途徑。